当地时间 3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正式宣布可以用“Pandemic”形容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形势。这意味着,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承认,新型冠状病毒进入全球大流行状态。

截至3月13日10:54,国外累计确诊病例已达53665例
什么是“全球大流行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全球性大流行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人传人的新疾病”。
最近一次被官方宣布全球大流行的疾病是 2009 年的H1N1流感,这一疫情波及70多个国家。据美国CDC估计,从 2009年4月至 2010年4月,H1N1 仅在美国境内即感染6000多万人,导致12469例死亡。

历史上最令人印象为深刻的大流行则是上个世纪的西班牙大流感。1918 年 1 月至 1920 年 12 月爆发的全球性 H1N1 甲型流感累计造成全球多个国家共 5 亿人或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这种病毒,全世界死亡人数至少为 5000 万。
“大流行病”特征
病毒在人群中具有致病性和致死性,即病毒导致的疾病危害较高;
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
有证据表明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世卫组织在 3 月 11 日的发布会上指出,“在过去的两周中,中国境外的 COVID-19 病例数量已经增加了 13 倍,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数量增加了 2 倍。目前,全球已经有 114 个国家/地区出现超过 118,000 例确诊病例,已经累计 4,291 人不幸死亡。在未来几周内,我们认为确诊病例数、死亡人数和受疫情影响国家的数量还会进一步攀升……因此,我们进行评估认为 COVID-19 可被视为大流行病。”
虽然中国的感染人数得到了遏制,但其他国家相继出现聚集性感染,且越来越多地被证明与中国没有明确的联系。
我们应如何应对这种“大流行”?
应对大流行病不仅需要公共卫生机构的努力,更需要各个国家政府、相关机构、企业的通力协作。根据WHO于2009年出版的《大流行性流感的防范和应对》中,如果一个流行病到了“大流行”阶段,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各国卫生机构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享信息;
(2)对医疗资源不足的国家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3)加快疫苗研发和抗病毒药物审批;
(4)各国采取措施减少或暂停引起公众聚集的活动;
(5)各国根据情况发出旅游警告等。
世卫组织呼吁:
“所有国家激活并扩大应急机制;与公民就病毒的风险以及如何保护自己进行交流,因为这是每个人的职责; 筛查、隔离、检测和治疗每个病例并跟踪每个密切接触者;准备好医院;保护和培训医务工作者。 最后,让我们互相帮助,因为我们彼此需要。”

这样的国际疫情,也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防控方向——谨防境外输入。疫情的爆发是全人类的灾难,中国的抗疫成绩来之不易,在这个“全球大流行”的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做好个人防护,面对日益减少的新增确诊数字,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尽管新冠肺炎已具备“全球大流行”特征,但这将是“历史上第一个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所以,具有大流行特征是要我们重视,不是要我们放弃。我们要积极应对,共同团结起来,相信光明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