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鲁东医院官方网站! 

鲁东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鲁东医院)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祥清山路1号  电话:0535-2727277   E-mailto:ldyyyb@126.com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烟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34634号-1

 

可信组件

健康讲堂

>
>
>
“气溶胶”也能传播新冠病毒?莫恐慌!

“气溶胶”也能传播新冠病毒?莫恐慌!

浏览量
【摘要】:
2月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2月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播途径每增加一项,人们的心里就多恐慌一分。不过,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病毒传播途径有这样的表述——
  “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人民日报也发文指出,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
 
 
  这意味着,截至目前,气溶胶这一传播途径尚未获得官方确认。对于这一新词,不少小伙伴表示好奇:“气溶胶”是气体还是胶?它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大小为0.001~100 um,分散介质为气体。形象地说,可以想象为悬浮在空气中的胶体“云雾”。而“气溶胶传播”通俗点来讲就是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正常人一个喷嚏下去,数以亿计的病毒被呼吸道强劲的压力喷射出来,大于100微米的飞沫很快就落在1-3米的距离内,而气溶胶却可以飘散在9-10米内的空气中(下图红色部分),经历蒸发、干燥,再慢慢蜕变为被上皮细胞包裹的冠状病毒微粒,这些弥漫着病毒的“雾气”如果达到足够高的浓度,是可以通过眼角膜等黏膜进入体内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暴露在外的病毒绝大部分都很快死亡,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有机会“碰巧”由黏膜进入人体;同样,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
  气溶胶真这么恐怖吗?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气溶胶传播”并不意味着空气中病毒弥漫,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主要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的距离很短,一般一到两米,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悬浮漂浮。
 
 
  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但气溶胶产生有一定条件,多是在医院或车站等人员比较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条件下形成,其他环境一般没有气溶胶微粒。普通市民更是很少会接触到,不用太紧张。在通风条件不好且比较狭小的空间里,患者呼吸、咳嗽、打喷嚏产生的携带病毒的气溶胶浓度会马上累积起来,很快升高。一段时间后,在其内的健康人感染概率会非常大。但吸入病毒不一定就会感染,取决于吸入的剂量与活性,剂量低且活病毒少,感染可能不会发生。
  说到底,气溶胶传播并不等于空气传播,而是可以通过空气的流动进行传播。之所以气溶胶可传播会令我们恐慌,是因为气溶胶的传播距离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更远。但在开放环境中,病毒会很快被稀释,浓度会显著减少,距患者比较远的健康人即使吸入,也是小概率事件,剂量不足以导致感染,不需过度担心。当然,如果靠近某些特定地点,病毒排放源浓度强且持续,附近的空气存在风险,需要考虑防护。
 
 
  尽管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新冠病毒会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提前进行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取消聚集性活动,不去密闭场所活动,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都是有利于减少气溶胶感染的。
 

医院互动

左侧图标

视频中心

患者留言

电子地图

会员登录

文件下载

职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