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鲁东医院官方网站! 

鲁东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鲁东医院)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祥清山路1号  电话:0535-2727277   E-mailto:ldyyyb@126.com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烟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34634号-1

 

可信组件

健康讲堂

>
>
>
吃药的时候怎样喝水才正确?吃药这件小事可大有讲究!

吃药的时候怎样喝水才正确?吃药这件小事可大有讲究!

浏览量
【摘要】:
  吃药要喝水,你我皆知。可吃药喝水这件事绝不是把药吞下那么简单。多喝水?少喝水?喝热水?喝凉水?大有讲究!
 
  首先,吃药不喝水光干吞是绝对不可以的。这种服药方式会让药物停留在食管内的几率增大,且在食管内慢慢溶解,对食管黏膜产生不良刺激作用,久而久之会诱发食管炎、溃烂。
 
 
  一般情况下,要让药物快速通过咽部和食管,200ml左右的水就足够了。但不同药物性质不同、起效机制不同,有些药物服用时应当限制饮水,甚至不喝水;而有些又应适当多喝水,才能充分发挥药效,甚至降低副作用。
 
  这些药吃完别喝水
 
  1.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有预防和治疗胃黏膜损伤,保护胃黏膜,促进组织修复和溃疡愈合的作用。
 
  常见的胃黏膜保护剂药物有铝碳酸镁、硫糖铝、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其起效方式是在食道、胃形成一层保护膜以保护受损的消化道黏膜,仅需少量水送服,且服用后半小时内不宜饮水。如果在服用后,又摄入大量水分,会使粘膜保护环境遭到破坏,形成凝胶状物,致使酸性离子弥散,从而起不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后,30分钟内最好不要喝水。
 
  2.缓解腹泻的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加强、修复消化道粘膜,固定、清除多种病原体和毒素的作用。有的药物还会吸附消化道内的气体和各种破坏物质,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使之失去致病作用,并随肠道蠕动排出体外。如在服用后摄入过多水分,会影响药物固定抑制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因此服用这类药物时,可以用少量水送服,但吃药后30分钟内,应尽量不喝水。
 
 
  3.止咳糖浆剂
 
  止咳糖浆剂一般比较黏稠,服用后药物会黏附在咽喉部,直接作用于患处,有利于药效发挥,从而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若喝完止咳糖浆后马上喝水,会稀释药液,破坏保护膜,使药物在患处黏附量降低,止咳作用大大减低。所以,服用止咳糖浆后服用后不宜马上饮水。润喉片、治疗口腔溃疡的含片等,作用机理与此类似,服用后同样不宜马上饮水。
 
  4.含漱剂
 
  含漱剂系指用于治疗口腔和喉部疾患的液体制剂,起清洗、去臭、防腐、收敛和消炎的作用。含漱剂是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辅助治疗药,这些药不能吞下。所以,嘴里的药物未完全清洗干净之前,不能喝水和吃东西。
 
 
 
  吃这些药时要大量喝水
 
  1.刺激食道的药物
 
  这类药物服用后会刺激食道,可导致食管炎、食管溃疡和食管糜烂,如阿仑膦酸钠、对乙酰氨基酚、硫酸亚铁以及各类抗生素等。因此,为使药物尽快到达胃部,降低对食道的刺激,应尽量用满满的一杯水送服,并且服药后30分钟内不做躺卧动作,避免诱发食管炎、食管糜烂等。如果是老年人,由于食管运动力减弱,服用这类药物后要喝更多水。
 
  2.引起排泄的药物
 
  服用后会引起排泄的药物,以感冒退烧药最为常见,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服用时或服用后,要补充大量水分,一般不少于200-250ml,以减少发热腹泻时失水造成的水分和电解质失衡。
 
  3.抗痛风药
 
  服用时应大量饮水,防止尿酸排出过程中在尿道形成结石。如别嘌醇、丙磺舒等,每天应喝2000-2500ml水,可以降低结石及肾内尿酸沉积的风险。
 
 
  4.具有肾毒性的药物
 
  如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磺胺类(复方新诺明)、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抗肿瘤药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服用后也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减轻药物副作用或减弱特殊的药物毒性,防止尿中药物浓度过高,避免肾脏器官损伤。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服药时这些情况不注意,服药效果将大打折扣!
 
  吃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服药剂量要注意
 
  服药时要严格控制好药物的使用量。否则,容易导致身体受到严重的损伤,特别是对肝肾功能会造成影响。
 
  2.明确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须根据用药目的、吸收排泄情况以及药物对胃肠道有否刺激而定。从服药时间上,一般可以分为餐前、餐中、餐后、睡前等。
 
  餐前服药是指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凡是要求药物充分、快速吸收,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均应在餐前口服。如促进胃动力药的胃复安、多潘立酮等。
 
  餐中服药主要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降糖药。
 
  餐后服药是在饭后15~30分钟后服药,除必须在饭前服下和必须在睡前服下的药物,其余都可在饭后口服,特别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必须在饭后服用。
 
  睡前服药是指在睡觉前半小时左右服药,像催眠药、缓泻药、驱虫药、抗过敏药等适合睡前服用。
 
  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人体晚上的血压偏低,因此,降压药不宜在晚上服用。
 
  3.注意饮食问题
 
  有些药物都需要忌油腻,忌辛辣,忌饮酒。如果在服药期间依然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没有戒烟戒酒,可能会导致药性降低,甚至加速身体疾病的发展。
 
  4.服药要用温白开水
 
  服药时最好选用温白开水。茶水中含有的鞣酸、茶碱、咖啡因等,会与许多药物可发生反应。果汁中含有的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特别是葡萄柚汁,会影响药物代谢,导致药物浓度过高而中毒。饮酒时服药有可能会降低疗效,有的还会发生不良反应。
 
 
  5.忘记吃药不能加倍补
 
  有些药毒副作用较大,或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示漏服后不能补服,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服药的间隔时间一般为4~6小时,如果漏服时间在吃药间隔时间的1/2内(即2~3小时内),可以按量补服,接下来仍可以按照间隔时间服药。如果已超过服药间隔1/2的时间,则不必补服,只要下次按时吃药即可。
 
  6.药咬不咬碎有讲究
 
  药片难下咽,能掰开吃吗?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控释、缓释、肠溶等剂型,不管是片还是胶囊,都不能掰开或压碎吃,服用时也不能咀嚼,否则药效会被破坏。此类药片被分割后控释膜或控释骨架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出,就达不到控释缓释和速效长效的目的,有时还可以引起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造成药物中毒,或引起胃部的不适。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如果药片的中央有切痕的,大多可以延着切痕掰开服用。
 
  7.服用抗菌药物应忌酒
 
  对于服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来说,少量饮酒或饮用含酒精性饮料,大部分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都有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头痛、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呼吸抑制、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状况。
 
 
  关于饮酒与吃药的禁忌事项,可参照前文。喝酒不吃药,吃药不喝酒,切记喝酒别再吃这些药了
 
  8.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
 
  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而不易进入胃中。服药时应坐着或站着,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稍停留片刻,利用药物的自身重力作用使其快速通过食道,以免在食管内滞留损伤食管黏膜。服药时多喝点水,最好活动二三十分钟再躺下睡觉。
 
  9.糖浆启后勿久放
 
  糖浆液含糖量较高,一旦被打开,就失去了密闭的无菌环境,如使用和保存不当,十分容易被污染。服用糖浆后,应及时将瓶盖拧紧,放置在阴凉、避光、干燥的环境中。如果短时间内不再服用,可放置在冰箱中低温贮藏,冷藏以4℃~15℃最佳。开启后的糖浆液一般不宜久放,冬天不超过三个月,夏天不超过一个月。再次服用时应该对着光线看,观察溶液是否依然澄清,如出现大量气泡、絮状混悬物、沉淀物或变色、结晶,表明糖浆液已有酸败现象,不能再服用。
 
  10.喝中药分温服、热服和凉服
 
  中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正确服用能尽早治愈疾病;否则,就可能达不到治疗目的。汤药的服用方法有十余种,其中最普通的服法是温服,即汤药煎好后凉温服用,多数中药适合此种服法,服药与进食间隔时间应在1个小时以上。但是治疗热病的药,如热在肠胃,患者想喝凉饮者,可凉服,那些治疗寒证的如外感风寒的药,宜热服,而且热服后应再喝些热粥,盖被出汗,以便药效能得到显著发挥。
 
  最重要的是,在服药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向开药的医生咨询,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吃药。

医院互动

左侧图标

视频中心

患者留言

电子地图

会员登录

文件下载

职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