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组件
鲁东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鲁东医院)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祥清山路1号 电话:0535-2727277 E-mailto:ldyyyb@126.com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烟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34634号-1
健康讲堂
医疗辐射对身体到底有没有伤害?真相都在这!
浏览量
【摘要】: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引爆,第一次让世人见识到了核能的巨大威力。1986年切尔诺贝利及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事故,加剧了世人对核辐射的恐慌。近年来,受大众传媒对核辐射破坏力的报道以及国内缺乏基本辐射科普教育的影响,公众对核辐射的恐惧心理达到了谈“核”色变的地步。

目前在国内大医院,核医学科是常设科室。核医学检查,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以三甲标准打造的山东省立医院(集团)鲁东医院,为核医学科装备了全球最先进CT、ECT、PETCT等设备,将极大地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核医学治疗,如分化型甲状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元素治疗,也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案。
什么是辐射?
辐射的本质是能量交换/传播。宇宙中任何非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存在辐射。也就是说,辐射无处不在。按能量大小,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及超声波等)和电离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中子、X射线机γ射线等)。
一般来说非电离辐射能量很低,属于安全的辐射,无需特殊防护。以微波炉为例,它发出电磁波被食物分子吸收,产生热效应,只要你不把自己塞进微波炉里,就不会造成损伤。
我们日常所说的需要注意防护的辐射一般指的是能量高的电离辐射。生活中,人类受到的电离辐射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是本底辐射,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空气、食物、水、土壤、建筑材料等里面的放射性元素及宇宙射线等;二是人工辐射,包括医疗辐射(如胸片、CT、骨扫描等)及核事故等。
辐射防护中广泛使用的计量单位是当量剂量,它是考虑到不同射线具有的不同生物效应而设置的一种电离辐射量,直接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
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癌、致死。受照射时间越长,受到的辐射剂量就越大,危害也越大。医学上一般采用毫希沃特(mSv)来衡量辐射危害性,只有遭受100mSv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明显增加。
核医学诊疗设备对患者安全吗?
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后,会产生生物化学效应。那么是不是只要受到电离辐射,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来自大自然的电离辐射,也就是本底辐射。如吃一根香蕉受到约0.1μSv的辐射,在飞行到30000英尺高空时,辐射的强度约2μSv/h,也就是飞行10小时,接受的辐射约20μSv。香烟内具有放射性的钋和铅,每位烟民的肺部平均每年会受到约160mSv的辐射。全球不同地区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值存在差别,我国天然本底辐射平均剂量约3.1mSv/年(约0.35μSv/h),芬兰和瑞典较高,约6~8mSv。
其次我们要强调的是,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不科学的。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损伤包括短期损伤和长期损伤。短期内如果接受大量电离辐射,生物体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如接受4000~8000mSv的辐射,会让人在30天内进入垂死状态。3000mSv的辐射,会使接近一半的人死亡。600~1000mSv的辐射会让人出现各种辐射相关疾病。而长期接受相对低剂量的辐射,则有可能增加患癌症的几率。如年总辐射超过100mSv,患癌的可能性约1/130。每增加100mSv/年,患癌的风险约增加0.55%。但是要注意的是,低于100mSv/年的辐射对人群癌症发生率的影响和本底辐射并无差异。
因此谈到医疗辐射时,我们首先应该关注辐射的剂量。例如单部位的CT扫描辐射剂量约7mSv,全身CT平扫约13mSv,胸片的辐射剂量约0.1mSv。以一位体重约60kg的成年人为例,做一次PET/CT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一般低于20mSv,其中18F-FDG的辐射剂量约5mSv,主要辐射剂量来自于CT。骨扫描受检者辐射剂量约3.5~5.2mSv。可以看出,单次影像扫描的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小,不会对该患者造成有统计意义的损伤。
你是不是每次进医院拍片时也会有这样的疑问,这辐射大么,会不会伤害我的身体?医疗辐射对人体安全吗?
答案是风险极低。
总的来说,辐射危害即电离辐射危害,可分为随机化效应和确定性效应。
随机化效应是指,只要接触了辐射(不管量多少),就可能发生的危害,主要包括辐射致癌和辐射致基因突变;
确定性效应则是接触了辐射,但辐射量必须高到一个阈值,才会出现的危害,包括急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皮肤放射性损伤、辐射致不孕症等。
临床检查中,医疗辐射量通常远低于阈值,因此不会出现确定性效应,但随机化效应是可能出现的,而且没办法预测和预防。按估算,若某人接受了10mSv的医疗辐射,终生辐射致癌的几率约为万分之五。
核医学科诊疗对儿童和孕妇的影响如何呢?
2016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发表妊娠期影像诊断指南,文中提出孕期胎儿需要接受60~310mGy剂量才会出现流产、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或先天性畸形等不良影响。举例来说,孕妇接受一次胸片检查、骨扫描、肺灌注显像、PET/CT,胎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0005~0.01mGy、4~5mGy、0.1~0.5mGy、10~50mGy,明显低于前述限值。因此,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支持孕期可进行小于5mGy的99mTc相关核医学检查,并且认为哺乳期妇女接受放射性元素检查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需要温馨提示的是,儿童和胎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射线比成人敏感,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可能会致癌或致畸。
所以,常规核医学检查和治疗产生的电离辐射剂量都在严格控制的范围之内,合理范围内应用核医学检查和治疗,患者的获益远远大于损害。正确认识核辐射,大可不必谈“核”色变。
|供稿:核医学科刘金颂
|编辑:院办赵旱霖